媒體報道

大紀元時報:紀載香港 // 桃膠朱古力擦出新火花 金牌朱古力師的本地創新與抱負

 
桃膠朱古力擦出新火花 金牌朱古力師的本地創新與抱負

 

金牌朱古力師李漢威(Ray)因緣遇上虎地㘭村熱衷於生態保育的村民,彼此擦出新的火花。(設計圖片)
金牌朱古力師李漢威(Ray)因緣遇上虎地㘭村熱衷於生態保育的村民,彼此擦出新的火花。(設計圖片)
 
 
 

醇厚的朱古力上嵌入晶瑩剔透、口感煙韌的桃膠,猶如一顆美麗誘人的琥珀。桃膠朱古力這一新嘗試,源自一段特別的緣分——金牌朱古力師李漢威(Ray)因緣遇上虎地㘭村熱衷於生態保育的村民,彼此擦出新的火花,一拍即合,嘗試將本地種植的桃膠與朱古力結合,創造另一番滋味。

有二十年從業經驗的朱古力師李漢威從台灣回港,著手創立自己的品牌,未曾想到能與虎地㘭村(又名「虎地坳」)結緣,除了從村民手中喜獲在香港生長的可可樹苗,用來做教育推廣之餘,桃膠朱古力的趣味嘗試更是充滿驚喜的一步。源於對朱古力食材的堅持,令李漢威帶領的台灣團隊研發的朱古力,曾榮獲國際大獎,如今他回到香港,盼透過多角度的合作推廣可可文化,融入生態教育環節,讓人了解從可可到朱古力的旅程。

 

 

朱古力師李漢威與虎地㘭村結緣,從村民廖志協和列安邦手中喜獲可可樹苗。(受訪者提供)
朱古力師李漢威與虎地㘭村結緣,從村民廖志協和列安邦手中喜獲可可樹苗。(受訪者提供)

 

有二十年從業經驗的朱古力師李漢威從台灣回港,著手創立自己的品牌。(陳仲明/大紀元)
有二十年從業經驗的朱古力師李漢威從台灣回港,著手創立自己的品牌。(陳仲明/大紀元)
 
 

虎地㘭可可樹與朱古力師

 

當許多人連可可果長甚麼樣子都不清楚的時候,上水虎地㘭村民和朱古力師李漢威見面一拍即合,熱烈地談起不同口味的可可果來。虎地㘭居民福利會主席廖志協興奮地說:「台灣的可可肉味像山竹,核子味道跟美祿差不多;印尼果肉像石榴,核子味道帶甘苦,可做特濃朱古力。」

 

不同地區產出的可可果味道不同。(陳仲明/大紀元)
不同地區產出的可可果味道不同。(陳仲明/大紀元)

 

曾在台灣南投縣妮娜巧克力夢想城堡擔任研發人員的李漢威,三年的經歷令他大開眼界,過去只在書本上看到的可可果,在台灣可以親身觀察並品嚐。李漢威回到香港後一直念念不忘,希望能給更多人認識可可果,尤其是了解從種植可可果到製作朱古力背後過程的艱難。

 

列安邦將虎地㘭村培育的可可樹苗移植給李漢威作教育用途。(受訪者提供)
列安邦將虎地㘭村培育的可可樹苗移植給李漢威作教育用途。(受訪者提供)

 

可可樹苗移植到鯉魚門創意館,成為未來開辦朱古力工作坊中「活生生的課本」。(受訪者提供)
可可樹苗移植到鯉魚門創意館,成為未來開辦朱古力工作坊中「活生生的課本」。(受訪者提供)

 

無獨有偶,在上水虎地㘭村的一隅,村民正在培育來自印尼的可可樹,希望找到生態研究價值。當李漢威正苦於尋覓可可樹苗樣本作為教育用途時,在機緣巧合下認識了虎地㘭村的廖志協和列安邦,他們二話不說,立即將培育中的樹苗贈送給他,移植到鯉魚門創意館,成為未來開辦朱古力工作坊中「活生生的課本」。

 

李漢威希望讓更多人了解從種植可可果到製作朱古力背後過程的艱難。(陳仲明/大紀元)
李漢威希望讓更多人了解從種植可可果到製作朱古力背後過程的艱難。(陳仲明/大紀元)

 

桃膠朱古力的誕生

 

李漢威到訪虎地㘭村時,參觀了村中的桃花樹,此時樹上正在分泌出桃膠。晶瑩剔透的桃膠口感煙韌,和村民閒談中擦出了新火花:「不如嘗試做一款桃膠朱古力玩玩,看看有甚麼效果?」

 

村中的桃花樹,樹上正在分泌出桃膠。(曾蓮/大紀元)
村中的桃花樹,樹上正在分泌出桃膠。(曾蓮/大紀元)

 

桃膠如同美麗誘人的琥珀。(陳仲明/大紀元)
桃膠如同美麗誘人的琥珀。(陳仲明/大紀元)

 

新鮮採集的桃膠。(陳仲明/大紀元)
新鮮採集的桃膠。(陳仲明/大紀元)

 

說做就做,李漢威抱著嘗試的心態,將清晨新鮮採集的桃膠融入朱古力製作中,如琥珀般的桃膠和朱古力巧妙結合,製作出來的朱古力別有一番滋味。這一過程也令他對生態資源豐富的虎地㘭村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我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以前都沒有留意過這條村的歷史和生態,現在透過朱古力結識了熱情的協哥和列哥,希望彼此的交流能長長久久,共同為保護香港生態出一分力。」

 

如琥珀般的桃膠和朱古力巧妙結合。(陳仲明/大紀元)
如琥珀般的桃膠和朱古力巧妙結合。(陳仲明/大紀元)

 

口味獨特的桃膠朱古力。(陳仲明/大紀元)
口味獨特的桃膠朱古力。(陳仲明/大紀元)

 

醇厚的朱古力嵌入晶瑩剔透、口感煙韌的桃膠。(陳仲明/大紀元)
醇厚的朱古力嵌入晶瑩剔透、口感煙韌的桃膠。(陳仲明/大紀元)

 

可可產業大有學問 

 

在台灣工作過程中,李漢威接觸到種植可可果的農民,可可果是製作朱古力的原料,可可樹需要在海拔400至700公尺的農地上種植,氣溫需要維持在攝氏25度且不能低於10度,在全年潮濕的環境下培育三年,才能有可可果的誕生。從新鮮可可果中取出的可可豆,要經過發酵、乾燥、精煉、研磨、去殼、烘烤等步驟,才會產生製作朱古力的食材,包括可可塊、可可脂及可可粉,過程並不容易。

 

美味的朱古力誕生的過程並不容易。(陳仲明/大紀元)
美味的朱古力誕生的過程並不容易。(陳仲明/大紀元)

 

李漢威十分敬佩當地農民的辛勤勞作,回到香港後,也很想將這一產業讓更多人認識:「種可可的農民比較辛苦,日曬雨淋,可可果到了生產商後怎樣做成朱古力,希望給大家知道,原來今日得來很容易的朱古力,背後有很多辛酸。」

曾經到訪印尼熱帶雨林的廖志協,在當地了解到可可樹的種植方法,於是嘗試在港培育可可樹,希望具有生態研究的價值。兩年前可可種子在港生根發芽,如今最大的一棵已有兩米高。在機緣巧合下,廖志協與李漢威交流種植心得,也想為生態教育和可可產業的推廣出一分力,於是將培育中的可可樹苗送給李漢威作為教育用途。

 

李漢威在台灣時還發現,種可可的農民將可可果製成「可可茶」沖飲,因可可茶中的咖啡因較低,對身體也有一定的好處,可以達到降血壓、膽固醇的目的,他於是將台灣的可可茶引入香港,令港人品嚐口味獨特的可可茶的同時,也為人們帶來健康。

 

種可可的農民將可可果製成「可可茶」沖飲。(陳仲明/大紀元)
種可可的農民將可可果製成「可可茶」沖飲。(陳仲明/大紀元)

 

李漢威將「可可茶」引入香港。(陳仲明/大紀元)
李漢威將「可可茶」引入香港。(陳仲明/大紀元)

 

金牌朱古力師的堅持

 

三年前,李漢威放下在香港的事業,獲邀去台灣南投協助妮娜巧克力夢想城堡的品牌塑造,在具有「朱古力奧斯卡獎」之稱的「世界朱古力大賽」(International Chocolate Awards,ICA)中,帶領團隊研發特色口味的朱古力,獲得一金兩銀的殊榮,獲獎的朱古力以鳳梨與烏龍茶、日月潭紅茶與荔枝等當地水果進行口味搭配,從全球2000多個作品中脫穎而出。李漢威自言獲得桂冠不易,當中不可缺少的是自己對食材的堅持。

 

特色口味的朱古力「世界朱古力大賽」(International Chocolate Awards,ICA)中獲得一金兩銀的殊榮。李漢威(左一)自言獲得桂冠不易,當中不可缺少的是自己對食材的堅持。(受訪者提供)
特色口味的朱古力「世界朱古力大賽」(International Chocolate Awards,ICA)中獲得一金兩銀的殊榮。李漢威(左一)自言獲得桂冠不易,當中不可缺少的是自己對食材的堅持。(受訪者提供)

 

師從瑞士朱古力師的李漢威,掌握了傳統朱古力的製作工藝,在港工作時也嘗試研發奶茶、檸檬茶口味的朱古力。他到了台灣後,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回憶起在台灣研發特色口味朱古力的過程,李漢威感言:「我自己本身對食材、原材料十分執著和堅持的,好像我們的金牌黃金鳳梨葡萄乾這款朱古力,它是比較偏甜的。當初我老闆跟我說那麼甜,台灣人不喜歡的,不要這麼做。我基於一個堅持,因為這個配搭,這個口味最好,你找不到其它跟它更好的配搭,我的堅持說服了老闆,今日拿到雙金牌的答案(作為回應)。」

白朱古力配搭黃金鳳梨葡萄乾,這一創新口味在開始推出時並沒有得到認同,為了說服台灣老闆和其他團隊成員,李漢威決定請大家嘗試用牛奶朱古力、黑朱古力等不同口味的朱古力進行配搭,從而決定一個最好的口味,事實證明他的判斷沒有錯。李漢威說:「作為一個師傅,如果他不對自己的食材、產品堅持的話,容易動搖,整個結構性就會崩潰的了。不是說因為市場、經濟不好,而要用便宜的原料,我覺得一分錢一分貨,好的東西要告訴好的人聽,等大家去認同去接受。」

李漢威為了家庭回港工作,結束在台灣工作的生涯,此時他決定在港創立自己的品牌Rayca's Chocolate,也想將「堅持好食材」這一理念融入到品牌經營中。

*********

對李漢威而言,回到香港後,一切都是從頭開始。曾經帶領台灣團隊獲得世界級獎項,他認為這只是人生的一個里程碑,在港仍要腳踏實地生活,最想推廣從可可到朱古力的文化:「我不覺得我是一個成功的朱古力師,全世界那麼多朱古力師都很成功的,對朱古力的堅持和執著、怎樣做朱古力給大家欣賞。我成功的只是坐在這裏跟大家分享過去20年的經驗,跟大家講朱古力有那麼多知識、文化、不同的風味和特色。」他也期待和虎地㘭村的合作能持續下去,推出本地口味和具有意義的全新朱古力。

 

李漢威演示生朱古力製作過程。(陳仲明/大紀元)
李漢威演示生朱古力製作過程。(陳仲明/大紀元)

 

李漢威演示生朱古力製作過程。(曾蓮/大紀元)
李漢威演示生朱古力製作過程。(曾蓮/大紀元)

 

口感絲滑的生朱古力。(陳仲明/大紀元)
口感絲滑的生朱古力。(陳仲明/大紀元)

 

李漢威製作的生朱古力。(陳仲明/大紀元)
李漢威製作的生朱古力。(陳仲明/大紀元)

 

李漢威想推廣從可可到朱古力的文化。(陳仲明/大紀元)
李漢威想推廣從可可到朱古力的文化。(陳仲明/大紀元)
 
 

來源:
大紀元時報:桃膠朱古力擦出新火花 金牌朱古力師的本地創新與抱負
https://hk.epochtimes.com/news/2020-05-25/27021300?fbclid=IwAR2LkZ1kz-V38INfDzRgCyygDpSOET3uQrWFB58cebGjLPriYArbxmAiy_k

logo_color.png

首頁 | 計劃簡介 | 文化景點 | 宗教習俗 | 活動 | 媒體報道 | 聯絡我們

© 2022 香港路德會-虎地坳村文化復育計劃版權所有

資助                             
 

首頁 | 計劃簡介 | 文化景點 | 宗教習俗
活動 | 媒體報道 | 聯絡我們

© 2022 香港路德會-虎地坳村文化復育計劃版權所有

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