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蘭勝會

虎地坳的第一屆盂蘭勝會於1967年舉行,其開辦的契機是源自於1966年的一個晚上,當時幾位村民閒談之間提議拜「好兄弟」(亦即孤魂野鬼),藉以紀念和安撫在梧桐河不幸因水浸或於偷渡潮期間逃亡不果的往生者靈魂,從而保佑本村每年風調雨順,合境平安。初時村內共有11位來自各個轄縣(如潮陽縣、惠來縣、普寧縣)的潮州人贊成參與,並每人掏出200元,便開始了盂蘭勝會。時至今天,當年大部分的創會成員已先後離世,現在剩下3位創會會長 ── 分別為創會會長林曆先生、現任盂蘭勝會理事會主席陳耀安先生的父親陳照林先生,以及鄭漢春先生。

除了一般盂蘭組織都會請來的神明,例如天地父母、南辰北斗和諸位福神之外,一位名叫方通合伯伯的村民更於首屆盂蘭提出邀請呂祖仙師座鎮,再請土地公公保護大家。自此以後,呂祖便成為了本村的主要神明,衍生出德陽堂呂祖仙師廟的標誌性誕生,並會在每年的盂蘭勝會與其他神明一同受到參拜。至於擇日方面,各人則同意以擲「聖杯」的方法請呂祖仙師決定往後舉行盂蘭的日子:由初一開始問起,終於問到第十七日時便求得「聖杯」,故往後盂蘭的日子均訂立於農曆七月十七日為打醮日,十八日為燒衣日,並在呂祖廟兩旁的空地舉行。從設壇誦經、供奉神明、上演潮州戲和燒衣紙,以至籌備酒席和競投福品等,二十世紀的虎地坳盂蘭勝會習俗可謂與一般盂蘭節日所包含的活動十分類同。受制於資金和人手問題,村民稱曾經親自斬竹搭棚,又會在午飯時間自發煮齋菜,埋首一同摺潮州大金,希望透過火化祭品來表明誠心。後來,盂蘭理事會所得的經費稍見穩定,籌備經驗漸趨成熟,會員也隨之而增多,村民便開始僱用外間的公司到村搭棚,而晚宴規模在高峰時曾達約70多圍檯,每圍有約12人,可想而知場面有多熱鬧。

千禧年後,江有財道長成為了呂祖廟的壇主,而位於梧桐河畔的上水屠亦於2000年正式開始營運,有見及此,江師傅便提議盂蘭會加入巡游拜橋和屠房的環節,一方面可以到梧桐河超幽施食,超度曾喪生於此的孤魂,亦可走到屠房門前超薦畜生道,是屬於虎地坳獨有的盂蘭習俗。虎地坳的盂蘭會於近十年間起了不少變化,除了在2016年加入潮屬社團總會,獲頒認可潮人盂蘭勝會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獎狀外,又於2017年在總會呼籲減少排放的推動下,試驗利用氦氣製作心型「泡泡雲」,以此綠色祭祀的方式取代傳統燒衣所帶來的污染,同表孝意。為更積極推廣盂蘭節的文化傳承精神和增加村內與各個社區的交流機會,虎地坳村數年來均派出上水虎地坳隊的代表參加由香港潮人盂蘭勝會所舉辦的「盂蘭文化節」, 並分別在2017年和2018年贏得搶孤比賽亞軍,以及於2016年和2018年贏得親子盆供堆疊賽冠軍,屢創住績。若要提到最令人難忘的虎地坳盂蘭勝會,莫過於2019年的四大士王了。為慶祝這條非原居民村落的歷史背景,並尊敬來自不同籍貫的村民,虎地坳決定由2015年起每年輪流按照不同習俗的大士王來舉辦盂蘭,其分為紅面(客家型式)、藍面(潮州型式)、白面(本地/東莞型式)和青面(鶴佬/福建型式)的大士王來區分。以四年一「大醮」的周期進行,2019年剛好繞了一個循環,便請來香港本地紮作業工會會長冒卓祺師傅為虎地坳製作四款大士王,在單一勝會中史無前例地同場展示,又在會場裹加插日本盂蘭元素,懸掛了日式燈籠和彩色油紙傘,令這貌似傳統的節日裹倍添創新構思。紙紮大士爺在盂蘭勝會的第三天,亦即最後一天,會由村民把其由大士臺遷移到附近的後山,以罕有的直立式姿態焚化掉,意味恭送大士爺帶同孤魂離開人間。

盂蘭節既帶有宗教色彩,也有賢孫孝子向先人致意的含意,而對村民來說,這個傳統不但盡顯村內各人攜手合作籌畫的美德,更是一年一度能夠匯聚親朋戚友回到村中一聚的盛事。為了方便人們抽空出席此時節,近年的盂蘭盡可能都改在農曆七月中的周末期間進行,尤其希望藉著最後一晚的酒席晚宴中可以讓家人團聚之餘,亦可令不同社區的人互相認識和交流,此等高朋滿座的盛況,無疑提供了家庭和社會上不同群體之間建立和維繫關係的重要機會。雖然這兩年因為疫情而無法一一舉行盂蘭勝會中的所有活動,但願疫情過去後可盡快回復正常,亦盼望多一些年輕一代能薪火相傳,注入更多新思維來保育這種文化習俗。

虎地坳村盂蘭勝會歷史時間線

1967年

第一屆虎地坳盂蘭勝會

1967年

1969年

呂祖廟落成

1967 – 1999年

此段時期的盂蘭節均由紅橋新村天后廟的師姑主持

1967 – 1999年

2000年

江有財道長成為虎地坳呂祖廟壇主,負責決定和打點一切與祭祀有關事務,並開始以道教型式主持盂蘭勝會

2002年

• 開始舉行盂蘭巡遊、祭橋(拜河),和上水屠房祭畜生道
• 同年,梧桐河盆地治河工程峻工

2002年

2011年

香港潮屬社團總會把中元節(即香港潮人盂蘭勝會)成功申請為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4年

虎地坳開始嘗試把創新元素注入傳統的盂蘭勝會,由陳耀安和廖志協先生分別成為盂蘭理事會主席和副主席

2014年

2014 – 2020年

每年設計虎地坳盂蘭制服,至今已有六套

2015年

• 香港潮人盂蘭勝會開始舉辦盂蘭文化節,虎地坳自此每年積極響應參與
• 呂祖廟修建完成

2015年

2016年

• 虎地坳盂蘭會經過兩年的審計過程後,終在2016年獲批正式加入香港潮屬社團總會
• 盂蘭文化節親子盆供堆疊賽冠軍

2017年

• 首次試驗利用氦氣製作「愛心泡泡雲」以滅少燒衣,響應綠色環保祭祀

2017年

2017年

• 盂蘭文化節親子盆供堆疊賽冠軍

2017 – 2018年

均獲盂蘭文化節搶孤比賽亞軍

2017 – 2018年

2018年

盂蘭文化節親子盆供堆疊賽冠軍

2019年

虎地坳盂蘭大醮,首創「四大士王」同堂展出

2019年

2020 – 2021年

受疫情影響,連續兩年改辦小型盂蘭祭典

每年的農曆七月看到在呂祖廟旁搭建而成的大花牌,便知道一連三日的虎地坳盂蘭勝會即將舉辦了。
巡遊到上水屠房超薦畜生道。
虎地坳村民一般會於盂蘭勝會的第二天帶著代表神明的香爐、芽菜和豆腐等祭祀用品,持旗幟由呂祖廟朝花海魚塘方向巡遊,並走到梧桐河的小橋上超幽施食,以祭曾於此河喪生的孤魂。
安放巨型紙紮大士爺的大士台,旁有祭拜先人的附薦台,以及供奉孤魂的孤魂台。
據說虎地坳山曾於上世紀被開闢製磚和建造抽水站,故留下山窟。現在此處的後山位置便成為了一個天然化寶爐,只要在每年打草後,便能在這以直立式型態來化大士王。
上水虎地坳隊於2017年和2018年的盂蘭文化節贏得搶孤比賽亞軍,並於2016年和2018年贏得親子盆供堆疊賽冠軍。
虎地坳村於每年都會嘗試設計一套屬於本村的製服,令比賽的代表可以更容易被識別,同時增加歸屬感。
上演潮劇折子戲的舞台。
搭建臨時棚架和拜祭儀式的地方均於呂祖廟旁的空地進行。
為慶祝2019年虎地坳盂蘭勝會的「大醮」,村民特意籌備了四大士王同堂展出,其中以紅面客家式的大士王為主祭,高約7米,其他三款僅為展示作用,約3至4米高。同場還有日式燈籠和彩色油紙傘作裝飾,甚具特色。